35 個你必須知道的銷售跟進統計數據,讓你的開發更聰明

最後更新於 July 9, 2025

想像一下這種情境:你終於拿到一份超有潛力的名單,發了第一封信,甚至還打了通電話,結果……完全沒消息。你開始懷疑:「對方到底有沒有看到?我是不是該再聯絡一次?會不會太打擾?」如果你有過這種糾結,放心啦,你絕對不是唯一一個這樣想的人——數據也早就證實了這點。有個數字我一直記得超清楚:80% 的成交都要 5 到 12 次跟進,但有 44% 的業務只試一次就放棄。這就像跑馬拉松只跑一公里就停下來,然後還納悶怎麼沒拿到獎牌。

這篇文章,我會帶你一起拆解 35 個最值得注意的銷售跟進統計數據(我真的看過超多銷售研究)。我們會聊聊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跟進——包括時機、頻率、管道,甚至像資料品質這種常常被忽略的地雷——幫你打造更聰明、更有效率的銷售跟進流程。不管你是銷售主管、SDR,還是身兼多職的創業者,這些數據都能讓你重新思考銷售策略,讓成交變得更容易。準備好了嗎?一起用數據武裝你的跟進吧!

銷售跟進現況:堅持才有收穫

先來看整體狀況。市場上潛在客戶一大堆,但大部分名單根本沒被好好跟進。根據,這代表幾乎一半的商機還沒開始就被放掉了。更慘的是,約有

但重點來了——大多數買家其實很期待、甚至樂於收到多次跟進。買家想要的跟業務實際做的,落差超大。數據很明顯:堅持和規律的跟進才會有成果。你不跟進,不只是錯失機會,還等於把訂單直接讓給競爭對手。

那什麼才是更聰明、更有數據依據的銷售跟進流程?重點不是「更努力」,而是要知道什麼時候、用什麼方式、多久聯絡一次——用數據說話,不要只靠感覺。

銷售跟進重點統計:一眼看懂的精華數據

先來幾個你一定會想截圖、丟給團隊的重點:

  • 80% 的成交需要 5 到 12 次跟進)。
  • 44% 的業務只跟進一次就放棄)。
  • 只有 2% 的成交發生在第一次聯絡)。
  • 35–50% 的訂單會給第一個回覆的廠商)。
  • 5 分鐘內跟進線上名單,成交機率高出 100 倍)。

sales-follow-up-statistics.png

  • 平均要 8 通電話才能聯絡到潛在客戶)。
  • 70% 的業務只發一封郵件就不再跟進)。
  • 簡訊開信率高達 98%)。
  • 75% 的線上買家預期會接到 2–4 通電話才會被放棄)。
  • 57% 的買家偏好低壓力、顧問式的跟進)。

只要記得一件事:堅持 + 速度 + 多管道 = 更多成交

跟進頻率:到底要聯絡幾次才夠?

關鍵數字:5–8 次

打破迷思:「對方沒回應一兩次就是沒興趣。」事實是,只有約 2% 的成交發生在第一次聯絡),而80% 的訂單需要 5–12 次跟進)。大部分人都太早放棄了。

不只我這麼說。有研究指出,60% 的客戶會在拒絕四次後才同意購買),但92% 的業務在第四次就不再嘗試)。這損失真的很大。

何時該停手?

堅持很重要,但過頭就變成自言自語。到第 12 次聯絡時,96% 的商機已經用盡)。多數建議冷開發最多 6–8 次,溫熱名單最多 10–12 次,然後就該暫停或發「結束」通知。

實用建議

  • 每個名單至少規劃 5–8 次跟進(電話、郵件、其他管道混合)。
  • 前幾次可以間隔 2–4 天,之後再拉長間距
  • 8–10 次都沒回應就該體面地結束

郵件跟進:要發幾封才有回應?

郵件還是銷售跟進的主力,但多數業務沒發揮它的最大效益。

  • 70% 的業務只發一封郵件就放棄)。
  • 只要多發一封跟進郵件,回覆率就能提升 11%)。
  • 70% 的成交郵件對話至少有一封跟進郵件)。
  • 第一封跟進郵件的回覆率比後續郵件高 40%)。

最佳做法

  • 不要只發一封就放棄——成功的郵件流程通常包含4–6 封郵件,分幾週發送)。
  • 每次跟進間隔 2–4 天效果最佳
  • 每封郵件都要個人化(後面會詳細說)。

電話跟進:堅持才有機會

打電話壓力很大——沒人喜歡被拒絕或進語音信箱。但數據證明,堅持下去很值得:

  • 平均要打 8 通電話才聯絡得到潛在客戶)。
  • 48% 的業務在第一次電話後就不再打)。
  • 80% 的銷售電話都進語音信箱)。
  • 75% 的線上買家預期會接到 2–4 通電話才會被放棄)。

何時該停?

如果 8–10 次都沒接通(而且你也有用其他管道),就可以考慮結束。不過,別忘了語音信箱加郵件雙管齊下,能提升回覆率。

速度致勝:跟進時機統計

速度不只是賽車專屬,銷售也一樣。越快跟進,成功機率越高。

  • 35–50% 的訂單會給第一個回覆的廠商)。
  • 5 分鐘內跟進,成交機率高出 100 倍)。
  • 1 小時內回覆,成交機率高 7 倍)。
  • 只要晚一天,回覆率就會下降 11%)。
  • 五天後再回覆,回應機率只剩 24%)。

所以有新名單時,千萬別拖。常常說:「不是第一,就是最後一名」——在銷售上,這幾乎是鐵律。

最佳聯絡時段

時機不只要快,還要選對時間。

  • 中午時段郵件回覆率最高,1 點達到高峰)。
  • 下午 1–3 點或上午 11 點發郵件效果最好)。
  • 打電話建議上午 10–11 點、下午 4–5 點)。

避開「午餐死區」(12–1 點)和深夜。記得用對方的當地時間。

跟進管道大比拼:哪種方式最有效?

老實說,沒有單一「神奇」管道(除非你用信鴿,但開信率太低)。最有效的銷售跟進策略就是多管道並用

郵件:主力工具

  • 郵件獲客效果比 Facebook 或 Twitter 高 40 倍)。
  • 每天有 3470 億封郵件發送)——你必須想辦法脫穎而出。

電話:依然有力

  • 57% 的高階決策者偏好電話聯絡)。
  • 冷電話只有 2% 能約到會議)。
  • 電話加郵件組合能提升互動率——建議「電話 + 語音信箱 + 郵件」一起用。

簡訊:隱藏武器

  • 簡訊開信率高達 98%)。
  • 95% 的商業簡訊在 3 分鐘內被打開)。
  • 初次聯絡後發簡訊,轉換率可提升 100% 以上)。
  • 至少發三次有目的的簡訊跟進,轉換率提升 328%)。
  • 注意: 未經聯絡就發冷簡訊,會讓你聯絡到對方的機率降低 39%()。

社群銷售:現代新招

  • 善用社群銷售的業務,達標機率高 51%)。
  • 75% 的 B2B 買家會用社群媒體做採購決策)。
  • 多管道(郵件、電話、簡訊、社群)組合,互動率提升 26%)。

重點

多元組合最有效。郵件是基礎,但電話、簡訊、社群能在郵件失效時突破重圍。只是,千萬別一開始就發 TikTok 舞蹈(除非你的客戶是 Z 世代,那另當別論)。

標題、個人化與內容:什麼最能引起回應?

你可以寫出史上最棒的跟進郵件,但如果標題只是「Quick question」或「Just checking in」,大概直接進垃圾桶。數據這麼說:

  • 近 50% 的收件人只看標題就決定是否打開郵件)。
  • 個人化標題的郵件開信率高 50%)。
  • 高度個人化郵件的回覆率高 3 倍)。
  • 57% 的買家偏好低壓力、顧問式的跟進)。

what-gets-responses.png

有效跟進小技巧

  • 每一封都要個人化:用對方名字、公司、痛點。
  • 標題要短、明確、有關聯
  • 每次都要帶來價值:分享見解、資源或解決方案,不只是「關心一下」。
  • 語氣要幫助對方,而不是給壓力

資料品質:影響跟進成效的隱形殺手

就算你的跟進流程再完美,資料不準還是白忙一場。

  • 業務有 27% 的時間浪費在錯誤或過時的資料上)。
  • 94% 的企業懷疑自己的客戶/名單資料不正確或過時)。
  • 資料品質不佳,平均每家公司每年損失 1200–1500 萬美元)。
  • 壞資料讓公司損失約 15% 的營收)。

我看過太多團隊花時間跟進假郵件、舊電話,根本像在對空氣推銷。所以我很推薦用像 這類工具,讓你的資料保持乾淨、即時、可用。

業務生產力與跟進流程

是不是覺得自己花在 CRM 更新的時間比真正賣東西還多?你沒感覺錯。

  • 業務實際花在銷售的時間只有 28–33%)。
  • 68% 的業務認為做筆記和資料輸入最耗時)。
  • 43% 每週花 10–20 小時在 CRM 和行政工作上)。
  • 業務每天約 21% 的時間在寫或回郵件)。
  • 自動化資料輸入和重複性工作,每人每週可省下 6 小時以上)。
  • 81% 的銷售主管認為 AI 工具能減少行政時間,84% 用 AI 的業務表示有助於成交)。

這就是 派上用場的地方。作為和自動填表助手,Thunderbit 能幫你快速擷取名單資料、自動填表、更新 CRM,讓你把時間花在真正的跟進上,而不是雜事。(小小自我推薦,畢竟這是我的部落格嘛。)

買家偏好:潛在客戶真正想要什麼樣的跟進?

換個角度,買家到底想怎麼被跟進?

  • 66% 的買家偏好用郵件聯絡)。
  • 75% 的線上買家預期跟進過程會接到 2–4 通電話)。
  • 57% 的人表示只要跟進不給壓力,他們更願意購買)。
  • 42% 的買家如果電話是預約好的,更願意參與)。
  • 82% 的 B2B 買家希望業務根據他們的職位和公司個人化互動

重點整理

  • 先用郵件開場,但別怕打電話(尤其是預約好的)。
  • 每次互動都要個人化並帶來價值
  • 要像顧問一樣幫助對方,而不是死纏爛打
  • 主動詢問對方偏好:「你喜歡用郵件還是電話?多久聯絡一次比較好?」

重點整理:把銷售跟進數據化為行動

總結一下,這是你的數據化銷售跟進清單:

  1. 每個名單至少規劃 5–8 次跟進——不要一兩次就放棄。
  2. 新名單要在幾分鐘內回覆——速度決定勝負。
  3. 多管道並用:郵件、電話、簡訊(需同意)、社群。
  4. 前期跟進間隔 2–4 天
  5. 選對時機:電話建議上午或下午,郵件約下午 1 點。
  6. 每次都要個人化:標題、內容、價值。
  7. 保持資料乾淨:壞資料等於白忙。
  8. 能自動化就自動化:用 節省時間。
  9. 觀察買家反應:根據對方偏好調整頻率和管道。
  10. 知道何時該停:8–10 次都沒回應就體面結束。

想要列印版?(目前還沒做,但如果大家想要我就會做,畢竟我很愛清單!)

銷售跟進未來趨勢

銷售跟進變化很快,未來會有這些趨勢:

  • AI 大規模自動跟進:到 2025 年,AI 和機器學習在銷售互動平台的應用將成長 25%()。
  • 銷售互動平台市場快速成長:預計 2025 年市場規模將成長四倍()。
  • 超個人化與影音跟進:更多用影片跟進、郵件內容會根據買家即時行為調整。
  • 全通路與新管道:WhatsApp、Slack、社群平台等新管道崛起。
  • CRM 智能化:預測分析幫你判斷何時、怎麼跟進哪個名單。
  • 重視客戶體驗:最好的跟進像貼心服務,而不是推銷。

以我多年 SaaS 和自動化經驗來看,未來就是「更聰明」而不是「更辛苦」。善用趨勢和工具的業務,絕對能贏得更多訂單。

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

想深入了解?這些是我寫這篇文章時參考的優質資源:

想了解 如何幫你自動化重複工作、把時間留給高價值跟進,歡迎看我們的或直接試用

結語

銷售跟進不是死纏爛打,而是要適時出現、提供幫助、持續堅持。數據很明確:大多數訂單都屬於那些願意堅持、反應快、善用多元管道的業務。下次你想只發一封郵件就放棄時,記得:成功就在於持續跟進(數據證明如此)。

現在,開始用更聰明的方式跟進吧。如果你需要資料自動化的幫手,記得找我(或 Thunderbit)。

用 Thunderbit 自動化你的銷售跟進

常見問題

1. 為什麼銷售跟進這麼重要?

因為 80% 的成交需要 5–12 次跟進,但有 44% 的業務只嘗試一次就放棄。持續跟進能大幅提升成交率,也能避免客戶被競爭對手搶走。

2. 最理想的跟進次數是多少?

冷開發建議 6–8 次,溫熱名單可到 10–12 次。若 8–10 次都沒回應,通常可以暫停或用禮貌的「結束」訊息收尾。

3. 新名單要多快跟進?

速度就是關鍵。5 分鐘內回覆,成交機率高出 100 倍。即使只晚一小時,成功率也會大幅下降。

4. 哪些溝通管道最適合跟進?

多管道最有效——結合郵件、電話、簡訊(需同意)和社群媒體。多管道組合能大幅提升互動率。

5. 怎麼提升跟進效率和生產力?

用 Thunderbit 這類工具自動化資料輸入和 CRM 更新,把時間留給真正有價值的跟進,最終提升成交率。

Shuai Guan
Shuai Guan
Co-founder/CEO @ Thunderbit. Passionate about cross section of AI and Automation. He's a big advocate of automation and loves making it more accessible to everyone. Beyond tech, he channels his creativity through a passion for photography, capturing stories one picture at a time.
Topics
銷售跟進統計銷售跟進銷售統計
目錄

立即體驗 Thunderbit

兩步驟快速擷取名單與其他資料。AI 智能驅動。

取得 Thunderbit 免費體驗
用 AI 擷取資料
輕鬆將資料匯入 Google Sheets、Airtable 或 Notion
Chrome Store Rating
PRODUCT HUNT#1 Product of the Wee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