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前,如果你問我要怎麼自動化網頁任務——像是抓競爭對手網站的商品價格,或跑一連串 UI 測試——我大概會直接丟給你 Selenium 或 Puppeteer,附上一堆程式碼範例,然後祝你好運。現在這個領域早就不一樣了。瀏覽器自動化和網頁資料擷取在銷售、行銷、電商、房地產等產業需求暴增。大家都想要網路資料,但不是每個人都想為了這件事變成半個工程師。
其實,雖然 Puppeteer、Selenium 和 Playwright 這些工具還是技術團隊的主力,但越來越多商業用戶希望有不用寫程式、不會因為網頁一改就壞掉、也不用等工程師救火的解決方案。這也是像 這種 AI 無程式碼工具開始爆紅的原因。不過在聊未來之前,先來認識這些經典工具,以及為什麼市場會轉向。
什麼是 Puppeteer?快速認識
先來聊聊 Puppeteer。如果你想用程式控制 Chrome 或 Chromium——像是開網頁、點按鈕、截圖、抓資料——Puppeteer 就是 Node.js 的首選函式庫。它就像給瀏覽器一支遙控器,只是你用 JavaScript 來下指令。
Puppeteer 常見用途:
- 網頁端到端自動化測試(例如:「結帳流程還能跑嗎?」)
- 網頁爬蟲——抓沒有 API 的網站資料
- 產生網頁截圖或 PDF(很適合存檔或做報表)
- 模擬使用者操作,做效能或 SEO 檢查
Puppeteer 最大的優勢就是和 Chrome 整合超深。它直接和瀏覽器溝通,速度快又穩,能處理現代網頁的各種動態內容、單頁應用等。不過有個明顯限制:它基本上只支援 Chrome。如果你想自動化 Firefox 或 Safari,就不適合了。
什麼是 Selenium?自動化界的老大哥
Selenium 算是瀏覽器自動化的元老級工具,從「Web 2.0」還很紅的時代就有了。Selenium 不只是函式庫,而是一整套生態系,支援多種程式語言(Python、Java、C#、JavaScript、Ruby 等)和所有主流瀏覽器(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,甚至 Internet Explorer)。
Selenium 的特色:
- 多語言支援: 不用為了自動化特地學 JavaScript,喜歡什麼語言都能用。
- 跨瀏覽器相容: 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 都能自動化。
- 龐大社群與資源: 教學、外掛、整合工具一大堆。
- 大規模 UI 測試: 很多 QA 團隊的自動化測試主力。
但現實是:Selenium 架構比較傳統,採「驅動程式 + API」模式,常常要處理驅動、瀏覽器版本相容等問題,有時還得花不少時間 debug。功能很強,但用起來就像開自排車還要自己換檔。
puppeteer 與 selenium:核心差異解析
那 Puppeteer 和 Selenium 到底差在哪?直接幫你整理重點。
功能 | Puppeteer | Selenium |
---|---|---|
語言支援 | 僅限 JavaScript/Node.js | 多種語言(Python、Java、C#、JS、Ruby 等) |
瀏覽器支援 | Chrome/Chromium(Firefox 僅實驗性) | 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、IE |
效能 | 針對 Chrome 最佳化,速度快 | 抽象層較多,速度略慢 |
易用性 | API 現代、簡單 | 架構較複雜,學習曲線高 |
社群/生態 | 新興但規模較小 | 歷史悠久,資源豐富 |
應用場景 | 測試、爬蟲、截圖、PDF | 測試、爬蟲、自動化 |
架構上:
- 兩者都採「驅動程式 + API」設計。
- Puppeteer 專為 Chrome 打造,直接連接 DevTools 協議。
- Selenium 則是跨瀏覽器,透過 WebDriver 實現相容。
總結:
如果你只用 Chrome、熟 JavaScript,Puppeteer 速度快又好上手。如果需要多瀏覽器、多語言彈性,Selenium 是穩健選擇。但兩者都需要寫程式、維護腳本,而且對網頁內容的理解僅止於 DOM 結構。
Playwright:Puppeteer 的進化版
再來介紹 Playwright,這是 Microsoft 推出的新一代自動化框架。如果說 Puppeteer 是 Chrome 的跑車,Playwright 就像全地形 SUV,什麼瀏覽器都能跑。
Playwright 受歡迎的原因:
- 真正跨瀏覽器: 一套 API 控制 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。
- 內建多工: 可同時開多個瀏覽器情境,超適合 CI/CD 自動化。
- 自動等待元素: 不用再寫一堆「等待元素出現」的程式碼。
- 強大選擇器: 支援根據文字、角色、ARIA 屬性等多種方式定位元素。
- 現代功能齊全: 下載、上傳、地理位置、權限等都能原生處理。
我看過不少團隊在 CI/CD 流程中大量用 Playwright,因為它穩定、快、好維護。拿來做爬蟲也不錯,但本質上還是要寫程式。如果你不熟程式語言,還是會卡住。
playwright 替代方案:還有什麼選擇?
現在自動化工具百家爭鳴,這邊幫你整理幾個常見選項:
-
Cypress:
專注前端測試,介面友善、開發體驗好,但只支援 Chrome 家族瀏覽器,對多分頁或跨網域支援有限。適合測試,不太適合做爬蟲或其他自動化。。
-
WebdriverIO:
以 Node.js 實作 WebDriver 協議,彈性高、支援多瀏覽器,外掛生態豐富。可用於測試與爬蟲,但同樣需要寫程式。。
-
TestCafe:
另一款 JavaScript 工具,安裝簡單,支援所有 HTML5 瀏覽器。雖然知名度不如 Cypress 或 Playwright,但對於簡單自動化需求值得一試。。
-
AI 工具如 Thunderbit:
這對商業用戶來說是全新體驗。 完全不用寫程式,點幾下就能讓 AI 幫你抓資料。後面會詳細介紹這種新型態工具,對非工程師來說,這是很值得關注的趨勢。
總覽表:程式碼 vs. 無程式碼自動化工具
工具 | 瀏覽器支援 | 語言 | 需寫程式 | 適合對象 |
---|---|---|---|---|
Puppeteer | Chrome/Chromium | JavaScript | 需要 | 開發者、Chrome 自動化 |
Selenium | 所有主流瀏覽器 | 多種 | 需要 | 開發者、跨瀏覽器測試 |
Playwright | 所有主流瀏覽器 | JavaScript 等 | 需要 | 現代自動化、CI/CD |
Cypress | Chrome 家族 | JavaScript | 需要 | 前端測試 |
WebdriverIO | 所有主流瀏覽器 | JavaScript | 需要 | 彈性自動化 |
TestCafe | 所有主流瀏覽器 | JavaScript | 需要 | 簡易自動化 |
Thunderbit | 所有主流瀏覽器* | 無(無程式碼) | 不需 | 商業用戶、資料擷取 |
- Thunderbit 直接在瀏覽器運作,Chrome 能用的地方都適用。
從「瀏覽器自動化」到「智慧型爬蟲」:Thunderbit 的新玩法
這裡就是自動化迷最興奮的地方。傳統框架如 Puppeteer、Selenium、Playwright 都是操作 DOM——用選擇器找元素、點按鈕、抓文字。但它們其實「不懂」網頁內容。只要 class 名稱一改、按鈕位置一動、內容動態載入,腳本就很容易失效。
Thunderbit 完全顛覆這種做法。它不是單純操作 DOM,而是讓 AI 像人一樣「閱讀」網頁。先把網頁轉成結構化 Markdown,再交給 AI 模型理解語意。AI 能判斷欄位意義、資料邏輯,分辨商品名稱、價格、評論等,就算 HTML 結構再亂也沒差。
實際效果是什麼?
- 複雜或動態頁面也能穩定擷取: 無限捲動、彈窗、用戶產生內容都難不倒。
- 不用再煩惱選擇器: AI 會自動適應版面變動,不用每次網站更新就重寫腳本。
- 語意擷取: Thunderbit 能從混亂頁面中抽出結構化資料(如表格、清單、巢狀資訊)。
我親眼看過 Thunderbit 處理 Facebook Marketplace、長篇留言區、動態電商頁面——這些情境對傳統爬蟲來說幾乎是惡夢,但 Thunderbit 幾個點擊就搞定。
為什麼商業團隊需要無程式碼、語意型網頁爬蟲
現實是:大多數銷售、行銷、電商、房地產團隊身邊沒有專屬工程師。就算有,工程師通常也忙著處理「更重要」的專案。用傳統工具常見的困擾有:
- 腳本維護地獄: 網站一改版就得重寫選擇器或腳本。
- 高度依賴工程師: 非技術人員只能等技術支援。
- 學習門檻高: 就算是「簡單」的自動化框架也要花時間學習、除錯。
- 流程脆弱: 目標網站小變動就可能全盤崩潰。
Thunderbit 就是為了解決這些痛點而生:
- 兩步驟擷取: 點「AI 建議欄位」再點「開始擷取」,AI 自動判斷要抓什麼。
- AI 建議欄位: Thunderbit 會分析頁面,推薦合適的欄位與資料型態。
- 子頁面擷取: 需要抓連結頁(如商品詳情、評論)?Thunderbit 可自動拜訪並補齊資料。
- 完全無程式碼: 任何人都能用,無需技術背景。
商業用戶體驗比較表
功能 | Puppeteer/Selenium/Playwright | Thunderbit |
---|---|---|
需寫程式 | 需要 | 不需 |
腳本維護 | 頻繁 | 無(AI 自動適應) |
處理動態內容 | 需手動撰寫 | AI 語意理解 |
子頁/連結資料 | 需自訂程式 | 一鍵子頁擷取 |
資料匯出(Excel、Sheets) | 需自行解析 | 內建、免費匯出 |
學習曲線 | 陡峭 | 幾乎無 |
適合對象 | 開發、QA | 銷售、行銷、營運、房地產 |
什麼時候該用 Puppeteer、Selenium、Playwright 或 Thunderbit?(選擇指南)
那到底該怎麼選?這是我多年協助技術與商業團隊自動化的心得:
適合用 Puppeteer、Selenium 或 Playwright 的情境:
- 團隊有專職開發或 QA 工程師。
- 需要高度自訂流程(像複雜測試、自定義瀏覽器操作)。
- 需整合 CI/CD 或自動化測試框架。
- 團隊能維護程式、處理腳本失效。
適合用 Thunderbit 的情境:
- 想快速抓網站資料,完全不寫程式。
- 團隊屬於銷售、行銷、電商、房地產,需要即時取得資料。
- 不想每次網站變動就重寫腳本。
- 須處理複雜、動態或經常變動的網頁。
- 需要直接匯出到 Excel、Google Sheets、Airtable 或 Notion。
選擇建議表
情境 | 最佳工具 |
---|---|
自訂瀏覽器自動化 | Playwright、Puppeteer |
跨瀏覽器 UI 測試 | Selenium、Playwright |
無程式碼網頁爬蟲 | Thunderbit |
動態、常變動網頁 | Thunderbit |
商業團隊、無工程師 | Thunderbit |
深度整合 CI/CD | Playwright、Selenium |
未來趨勢:自動化框架結合 AI 智慧型爬蟲
未來的發展真的很值得期待。傳統「瀏覽器自動化」正和「智慧型資料擷取」融合。我認為,技術與商業團隊將不再只能二選一,而是能靈活結合兩種模式。
混合式工作流程越來越普遍:
- 開發者可以用 Playwright 等框架自訂自動化,再結合 AI 模組做語意資料擷取。
- 商業用戶可以先用 Thunderbit 這類無程式碼工具,遇到特殊需求再交給工程師進階開發。
- AI 模型越來越懂網頁結構、語境甚至意圖,讓資料擷取更穩定、不容易壞。
能同時規劃程式化與無程式碼流程的組織,會更靈活、更能善用資料,也更少因技術問題而卡關。
結論:選擇最適合你的自動化工具
總結一下:
- Puppeteer 適合 JavaScript 開發者,專攻 Chrome 自動化,速度快。
- Selenium 是跨瀏覽器、多語言的老大哥,功能強但架構較舊。
- Playwright 是現代化、支援多瀏覽器、適合 CI/CD 與進階自動化的新選擇。
- Thunderbit 則是專為商業用戶設計的無程式碼、AI 語意型網頁爬蟲,穩定又省事。
重點不是哪個工具「最好」,而是最適合你團隊的技能、需求與維護意願。如果你是開發者、需要高度自訂,傳統框架還是好夥伴。但如果你只想快速、準確、無痛地取得資料, 絕對值得一試。
想知道 AI 怎麼改變網頁爬蟲與自動化?歡迎參考 的其他教學,例如 或 。
如果你想親自體驗無程式碼、AI 驅動的爬蟲,趕快安裝 ,感受智慧自動化的威力。你的未來自己(還有渴望數據的團隊)一定會感謝你。
常見問題
1. Puppeteer 和 Selenium 有哪些主要差異?
Puppeteer 是專為自動化 Chrome/Chromium 設計的 Node.js 函式庫,API 現代、易用,適合 UI 測試、爬蟲、截圖等任務。Selenium 則是更成熟的跨瀏覽器自動化框架,支援多種語言與所有主流瀏覽器。Puppeteer 在 Chrome 上速度快、易上手,Selenium 則彈性更高、社群更大。
2. Playwright 如何優化 Puppeteer 與 Selenium 的不足?
Playwright 由 Microsoft 開發,結合 Puppeteer 的優點,並實現真正的跨瀏覽器支援(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),還有內建多工、自動等待元素、強大選擇器等功能。特別適合現代網頁測試與 CI/CD 自動化,維護性與穩定性都更好。
3. 為什麼要用像 Thunderbit 這樣的無程式碼、AI 網頁爬蟲?
Thunderbit 這類無程式碼、AI 工具專為商業用戶設計,讓你能快速取得網頁資料,無需技術門檻。AI 能語意理解網頁內容,對版面變動與動態資料有極高容錯力。只需幾個點擊就能擷取結構化資料,免除腳本維護、工程師依賴與學習負擔。
4. 什麼情況下應選擇程式碼型工具(如 Puppeteer、Selenium、Playwright),而非 Thunderbit?
如果團隊有專職開發或 QA 工程師,需要高度自訂流程、深度整合 CI/CD、或多語言、多瀏覽器支援,建議選用這些框架。若是非技術用戶、需要快速穩定擷取資料,Thunderbit 這類無程式碼工具會更合適。
5. 瀏覽器自動化與網頁爬蟲的未來趨勢?
未來會走向「混合模式」,結合傳統框架的可程式化與 AI 無程式碼工具的智慧與易用性。隨著 AI 對網頁結構與語境的理解提升,技術與商業用戶都能享受更穩定、不易壞的自動化流程。能同時運用程式碼與無程式碼工具的組織,將更具彈性與數據競爭力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