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像一下這個畫面:你一邊啜飲著早晨咖啡,一邊滑著 LinkedIn 動態,短短幾分鐘內就看到來自孟買的 CEO、倫敦的獵頭、奧斯汀的行銷專家分享的貼文。這不只是遠距工作的魅力,更是 2025 年 LinkedIn 規模與影響力的最佳寫照。無論你是業務高手想找潛在客戶、行銷人員想衝高品牌聲量,還是正規劃職涯下一步的求職者,LinkedIn 絕對是專業人士必爭之地。
但 LinkedIn 到底有多大?現在企業和個人在這個平台上又有哪些有效經營方式?我深入整理了最新 LinkedIn 數據,精選出一系列讓人驚訝的統計,或許會讓你重新思考下次發文或行銷活動的策略。以下是 2025 年最即時的 LinkedIn 數據與洞察,幫你擬定策略、評估成效,甚至在團隊會議上多一點炫耀的本錢。
LinkedIn 數據總覽:2025 快速統計
先來看看幾個重點數字,感受 LinkedIn 的規模與影響力:
- 全球會員總數突破 10 億,2023 年底正式達標。
- 每秒新增 5 位會員。
- 每月活躍用戶(MAU)達 3.1 億,約佔總會員數 30%。
- 每日活躍用戶 1.34 億。
- 80% 新會員來自美國以外地區。
- 80% 的 B2B 社群媒體潛在客戶 來自 LinkedIn。
- LinkedIn 產生潛在客戶的效率比 Facebook 和 Twitter 加起來高 277%。
- 每月造訪次數超過 17 億。
- 每分鐘有超過 10,000 份求職申請。
- 每分鐘有 6 人 透過 LinkedIn 成功錄用。
如果你還沒把 LinkedIn 放在心上,這些數字絕對值得你好好重新評估。
LinkedIn 用戶輪廓:誰在這裡?
LinkedIn 不只是矽谷高管或年輕世代的專利,這裡的用戶組成超級多元,像一場全球科技盛會的自助餐。
全球覆蓋與國家分布
- LinkedIn 用戶來自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- 超過 75% 會員 居住在美國以外。
- 用戶數最多的國家:
- 美國:約 2.34–2.4 億
- 印度:約 1.48 億
- 巴西:7,800–8,300 萬
- 中國:約 5,800 萬
- 英國:約 4,300 萬
- 法國:3,300 萬
- 印尼:3,200 萬
- 加拿大:2,600 萬
- 墨西哥:2,500 萬
- 義大利:2,200 萬
- 支援 36 種語言,真正串連全球專業人士。
性別、年齡與職業分布
- 全球用戶:男性 57% / 女性 43%。
- 最大年齡層:25–34 歲,約佔 47–59%。
- 18–24 歲:25–29%;35–54 歲:約 20%;55 歲以上:僅 3%。
- 54% 美國大學畢業生 使用 LinkedIn。
- 53% 美國用戶 屬於高收入家庭(年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)。
- 平台上有超過 6,500 萬決策者 和 1,000 萬 C 級高管。
- 所有《財富》500 強企業的高層 都在 LinkedIn 上。
LinkedIn 的用戶群高學歷、高收入、決策力強,對 B2B 企業來說,這裡就是理想的目標市場。
LinkedIn 互動與內容趨勢
LinkedIn 不只是線上履歷庫,更是內容交流的熱區,只要你懂得經營。
- 每月活躍用戶 3.1 億,每日活躍 1.34 億。
- 每月網站造訪 17–17.7 億 次。
- 平均每次瀏覽時長 8.3 分鐘。
- 用戶每月在手機 App 上花費 45–50 分鐘。
- 24% 用戶每天打開 LinkedIn。
- 貼文平均互動率 3–4%。
- 40% 訪客每週會與企業頁面互動。
- 每分鐘有超過 130 萬則動態更新被瀏覽。
- 每分鐘新增 16,000 個人脈連結。
內容型態:什麼最受歡迎?
- 影片內容成長速度是其他格式的 2 倍。
- 用戶觀看 LinkedIn 影片的時間年增 36%。
- 影片互動率是純文字或圖片貼文的 5 倍。
- 直播影片互動率高出一般影片 24 倍。
- 30 秒短影片完播率高達 200%。
- 74% 行銷人員認為影片在 LinkedIn 上不可或缺。
- 貼文加上圖片,互動率可提升一倍。
- PDF 文件輪播與投票貼文也表現亮眼。
發文習慣與互動關鍵
- 僅 1% 用戶每週發文,但這 300 萬創作者每週創造 90 億次曝光。
- 99% 用戶屬於內容消費者,不是創作者。
- 教育性與專業見解內容 最受歡迎。
- 員工推廣:公司貼文有 30% 互動來自員工。
- 員工分享雇主內容的機率高出 14 倍。
- 最熱門標籤:#Hiring、#DigitalMarketing、#Innovation。
- 57% 流量來自行動裝置。
如果你還沒嘗試影片、圖片或員工推廣,等於錯過了最大互動紅利。
LinkedIn 在潛在客戶開發與 B2B 行銷的角色
如果 B2B 潛在客戶開發有個總部,那一定就是「LinkedIn 一號」。
- 89% B2B 行銷人員用 LinkedIn 開發潛在客戶。
- 62% 表示 LinkedIn 為他們帶來新客源。
- 40% B2B 行銷人員認為 LinkedIn 是最高效的高品質潛在客戶來源。
- LinkedIn 產生潛在客戶的效率比 Facebook 和 Twitter 加起來高 277%。
- 每個潛在客戶成本比 Google Ads 低約 28%。
- 82% B2B 內容行銷人員認為 LinkedIn 帶來最佳社群成效。
潛在客戶開發:B2B 的強力引擎
- 80% 所有 B2B 社群潛在客戶來自 LinkedIn。
- 97% B2B 內容行銷人員將 LinkedIn 納入策略。
- LinkedIn 轉換率是其他平台的 3 倍。
廣告與投資報酬率洞察
- LinkedIn 廣告平均點擊單價(CPC):全球 6–9 美元,美國 8–10 美元。
- 廣告轉換率 6–7%。
- 潛在客戶表單廣告提交率 10–15%。
- InMail(訊息廣告)轉換率 3–5%。
- 行銷人員對 LinkedIn 投資報酬率的信心高於其他平台。
LinkedIn 能依職稱、產業、公司規模精準鎖定目標,是 B2B 行銷的秘密武器,讓你輕鬆接觸決策者。
LinkedIn 在招募與求職上的優勢
LinkedIn 是職涯發展、轉職甚至逆轉勝的最佳舞台。
- 公司頁面超過 6,900 萬個。
- 隨時有超過 6,000 萬個職缺。
- 95% 招募人員經常使用 LinkedIn。
- 每週有 6,500 萬會員主動找工作。
- 每分鐘有超過 10,000 份求職申請。
- 每分鐘有 6 人透過 LinkedIn 獲聘。
- 近年來促成 1.22 億次面試推薦與 3,550 萬次錄用。
- 超過 2,800 萬會員使用 #OpenToWork 標章。
- 透過 LinkedIn 招募的員工,6 個月內離職率低 40%。
職場趨勢與機會
- 遠距職缺在 2020 年成長 6 倍,至今仍是熱門類別。
- 標註「AI」或「生成式 AI」的職缺,吸引多 17% 應徵者。
- 50% LinkedIn 錄用案已運用技能數據。
個人檔案優化與招募洞察
- 加上大頭照,個人檔案瀏覽量提升 14 倍。
- 65% 專業人士認為 LinkedIn 線上形象與現場印象同等重要。
- 列出 5 項以上技能,被招募者發現的機率高 27 倍。
- 完整檔案、技能背書與推薦信能大幅提升曝光。
2025 年還在找工作卻沒經營 LinkedIn,就像用信鴿寄履歷一樣沒效率。
LinkedIn 的人脈、社群與社交銷售
LinkedIn 是建立、經營、甚至偶爾「冷處理」人脈的最佳場域。
- 平均用戶擁有約 400 個連結,活躍用戶平均約 1,300 個,「超級連結者」可達 30,000 上限。
- 每月會員間訊息超過 10 億則。
- InMail 回覆率約為傳統電子郵件的 3 倍。
- 連結邀請平均接受率 20–30%。
- LinkedIn 潛在客戶轉換率是其他平台的 3 倍。
- 87% 買家對經由人脈介紹的業務代表印象更佳。
- 87% 用戶更信任產業意見領袖的內容,勝過品牌自產內容。
- 59% 用戶將 LinkedIn 視為獲取產業專家內容的首選平台。
建立人脈與社群
- 有大頭照的檔案瀏覽量高 14 倍。
- 完整標題與自我介紹能吸引更多邀請。
- 推薦信與技能背書提升專業信任度。
- 85% 專業人士曾因 LinkedIn 人脈促成商業合作或職涯決策。
LinkedIn 的人脈經營不只是數位名片收集,更是推動實質成果的關鍵。
LinkedIn 成長與營收:平台持續壯大
LinkedIn 不只是成長,更是蓬勃發展,讓 Microsoft 樂開懷。
- 2024 年營收:達 162–171 億美元。
- 高級會員訂閱年營收首次突破 20 億美元。
- 高級會員佔總營收約 12–13%。
- 廣告業務年營收約 140 億美元。
- 6,900 萬家公司、14 萬所學校擁有專頁。
- 14 萬多項職場技能被收錄。
- 網域權重 100,LinkedIn 個人與公司頁面常居 Google 搜尋前列。
- 全球全職員工超過 18,400 人。
- 自 2016 年被 Microsoft 收購以來,年營收成長 5 倍。
LinkedIn 已經從「可有可無」的社群平台,變成品牌權威與營收的核心。
未來展望:LinkedIn 下一步?
覺得 LinkedIn 現在已經夠大?未來只會更強大、更聰明。
- 2024–2028 年用戶預計再增長 22%,約增加 1.72 億會員。
- AI 功能快速上線:AI 求職媒合、個人檔案建議、內容摘要等。
- BrandLink 創作者計畫:品牌內容影片完播率提升 130%,觀看率提升 23%,轉換率提升 18%。
- 公司高層發文,粉絲數可提升 39%。
- LinkedIn Learning 成為營收最高的線上學習平台。
- Z 世代用戶持續增加:18–24 歲佔比已達約 29%。
AI、影片與影響者行銷趨勢
- AI 驅動功能:預期會有更多 AI 產生的個人檔案、貼文與人脈推薦。
- 影片內容持續爆發:專屬影片動態、更多直播,甚至可能出現 LinkedIn 播客。
- 影響者行銷預算上升:品牌與 LinkedIn 創作者合作,提升互動與轉換。
- 技能導向招募與職能提升:LinkedIn 經濟圖譜將推動更個人化的職缺媒合與職場洞察。
如果你還沒規劃 AI、影片與影響者合作,未來很可能會被甩在後頭。
重點整理:2025 LinkedIn 數據洞察
最後,給行銷人、業務與求職者的實用建議:
行銷與業務團隊
- B2B 潛在客戶開發首選 LinkedIn,它是 B2B 社群無可爭議的霸主。
- 投資影片與直播內容,提升互動率。
- 善用員工推廣,團隊就是最佳擴音器。
- 精準規劃廣告預算:雖然 CPC 較高,但高品質潛在客戶與轉換率讓 LinkedIn 投資報酬率極佳。
求職者與招募人員
- 保持個人檔案完整並更新大頭照,這是你的數位名片。
- 列出至少 5 項技能並爭取背書,提升被招募者發現的機會。
- 善用 #OpenToWork 並更新技能,掌握 AI 求職媒合優勢。
- 積極經營人脈,多數機會來自連結,而非冷投履歷。
適用所有人
- 多與產業領袖與影響者互動,他們的內容最受信任,也最能激發討論。
- 緊跟趨勢:AI、影片、技能導向招募正重塑職場與人脈經營。
- 不要只當潛水者:每週僅 1% 用戶發文,主動分享專業就能脫穎而出。
想獲得更多數據洞察與效率祕訣?歡迎瀏覽 ,或了解 如何協助你無需寫程式就能擷取潛在客戶、分析競爭對手、全自動化 LinkedIn 研究。
如果你想知道怎麼抓取 LinkedIn 或其他網站的潛在客戶,千萬別錯過我們的教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