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年前,如果你问我怎么自动化网页操作,比如批量抓取竞品网站的商品价格,或者做一堆 UI 测试,我肯定会推荐 Selenium 或 Puppeteer,顺便甩给你几段代码,然后祝你好运。现在,浏览器自动化和网页数据采集的需求已经爆发式增长,尤其是在销售、市场、电商、房产这些行业。大家都想要网页数据,但不是每个人都想变成“半个程序员”。
其实,虽然 Puppeteer、Selenium 和 Playwright 依然是很多技术团队的主力工具,但越来越多的业务用户更希望有不用写代码、不怕网页结构变动、也不用等工程师帮忙的解决方案。这也是像 这种 AI 驱动的无代码工具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。不过在聊未来之前,咱们先看看这些经典工具,以及为什么行业正在转向新方式。
Puppeteer 是什么?快速了解
先说说 Puppeteer。如果你想用代码控制 Chrome 或 Chromium 浏览器,比如打开页面、点按钮、截图、抓数据,Puppeteer 就是 Node.js 里的首选库。它就像给浏览器装了个遥控器,不过你用的是 JavaScript 代码。
Puppeteer 常见用法:
- 自动化端到端网页测试(比如:“我的结账流程还正常吗?”)
- 网页爬虫——抓取没有 API 的网站数据
- 生成网页截图或 PDF(适合归档或做报告)
- 模拟用户操作,做性能分析或 SEO 检查
Puppeteer 最大的优势就是和 Chrome 的深度集成。它直接和浏览器底层通信,速度快、稳定性高,能搞定各种现代网页特性——单页应用、动态内容都不在话下。但有个明显短板:它基本只支持 Chrome。如果你想自动化 Firefox 或 Safari,那就不太行了。
Selenium:浏览器自动化的老前辈
Selenium 可以说是浏览器自动化领域的元老。它诞生在“Web 2.0”还很火的年代。Selenium 不只是一个库,而是一个完整生态,支持多种编程语言(Python、Java、C#、JavaScript、Ruby 等)和几乎所有主流浏览器(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,甚至 Internet Explorer)。
Selenium 的亮点:
- 多语言支持: 用你最熟悉的语言,不用强制学 JavaScript。
- 多浏览器兼容: 能自动化 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 等。
- 社区和生态庞大: 教程、插件、集成资源丰富。
- 大规模 UI 测试: 很多 QA 团队的自动化测试都靠它。
但也有缺点:Selenium 的架构偏传统,采用“驱动 + API”模式,你得经常管理驱动、浏览器版本,偶尔还要排查各种兼容性问题。功能强大,但用起来有点像在自动挡时代开手动挡。
puppeteer 与 selenium 对比:核心区别
那 Puppeteer 和 Selenium 到底有啥不同?咱们来对比下。
功能 | Puppeteer | Selenium |
---|---|---|
语言支持 | 仅 JavaScript/Node.js | 多种(Python、Java、C#、JS、Ruby 等) |
浏览器支持 | Chrome/Chromium(Firefox 仅实验性) | 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、IE |
性能 | 针对 Chrome 优化,速度快 | 性能不错,但因抽象层较多可能稍慢 |
易用性 | API 简洁,语法现代 | 更复杂,上手门槛高 |
社区/生态 | 发展中,规模小于 Selenium | 成熟庞大,资源丰富 |
应用场景 | 测试、爬虫、截图、PDF | 测试、爬虫、自动化 |
架构方面:
- 两者都用“驱动 + API”模式。
- Puppeteer 专注 Chrome,直接对接 DevTools 协议。
- Selenium 跨浏览器,基于 WebDriver 实现兼容。
总结:
如果你只用 Chrome 且喜欢 JavaScript,Puppeteer 简洁高效。如果需要多浏览器、多语言灵活性,Selenium 更合适。但这俩都得写代码、维护脚本,而且都只能“看见”DOM,没法真正理解网页内容。
Playwright:Puppeteer 的进阶替代方案
Playwright 是微软推出的现代自动化框架。如果说 Puppeteer 是 Chrome 的高性能跑车,Playwright 就像一辆全地形 SUV,啥路况都能跑。
Playwright 受欢迎的原因:
- 真正的跨浏览器支持: 一套 API 搞定 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。
- 内置并发能力: 能并行跑多个浏览器上下文,适合 CI/CD 流水线。
- 强大的自动等待机制: 元素就绪自动等待,不用手写各种“等待”代码。
- 灵活的选择器: 支持按文本、角色、ARIA 属性等多种方式定位元素。
- 现代特性丰富: 原生支持下载、上传、地理位置、权限等操作。
我见过不少团队在需要高效、稳定、易维护的自动化测试时,直接转向 Playwright,尤其是在持续集成/部署(CI/CD)场景下。它也适合做爬虫,但和 Puppeteer、Selenium 一样,还是“代码优先”工具。如果你不擅长写脚本,门槛还是有点高。
playwright 替代方案:还有哪些选择?
说实话,浏览器自动化领域竞争很激烈。下面这些工具你可能也听说过:
-
Cypress:
专注前端测试,Cypress 有很友好的界面和开发体验,但只支持 Chrome 系浏览器,对多标签页和跨域支持有限。适合测试,不太适合爬虫或测试以外的自动化。。
-
WebdriverIO:
基于 Node.js 的 WebDriver 协议实现,WebdriverIO 灵活、支持多浏览器,插件生态丰富,既能做测试也能做爬虫,但同样需要写代码。。
-
TestCafe:
另一款基于 JavaScript 的工具,TestCafe 上手简单,支持所有 HTML5 浏览器。虽然不如 Cypress 或 Playwright 火,但适合简单的自动化测试。。
-
AI 驱动工具如 Thunderbit:
这对业务用户来说才是真正的“新物种”。 完全不同:不用写代码、不用脚本,只需点选,剩下的交给 AI。后面会详细介绍这种方式,但可以肯定,如果你不是开发者,这类工具值得关注。
代码与无代码自动化工具对比表
工具 | 浏览器支持 | 语言 | 是否需写代码 | 适用人群 |
---|---|---|---|---|
Puppeteer | Chrome/Chromium | JavaScript | 需要 | 开发者,Chrome 自动化 |
Selenium | 所有主流浏览器 | 多种 | 需要 | 开发者,跨浏览器测试 |
Playwright | 所有主流浏览器 | JavaScript 等 | 需要 | 现代自动化、CI/CD |
Cypress | Chrome 系 | JavaScript | 需要 | 前端测试 |
WebdriverIO | 所有主流浏览器 | JavaScript | 需要 | 灵活自动化 |
TestCafe | 所有主流浏览器 | JavaScript | 需要 | 简单测试自动化 |
Thunderbit | 所有主流浏览器* | 无需代码 | 不需要 | 业务用户,网页爬虫 |
- Thunderbit 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,Chrome 能用的地方它都能用。
从“浏览器自动化”到“智能网页采集”:Thunderbit 的创新
这部分是自动化爱好者的福音。传统的 Puppeteer、Selenium、Playwright 都是通过操作 DOM——用选择器找元素、点按钮、抓文本。但它们并不“理解”页面内容。只要类名变了、按钮位置换了、内容异步加载,脚本就容易崩溃。
Thunderbit 则完全颠覆了这一点。它不是简单操作 DOM,而是像人一样“读懂”网页。首先把页面转成结构化 Markdown,再交给 AI 语义分析。AI 能理解字段含义、数据逻辑,区分产品名、价格、评论等,就算 HTML 结构再乱也能精准提取。
实际体验如何?
- 复杂/动态页面也能稳定抓取: 无限滚动、弹窗、用户生成内容?都能搞定。
- 不用再为选择器头疼: AI 能适应页面布局变化,不用频繁改脚本。
- 语义级数据提取: Thunderbit 能从“看起来很乱”的页面中提取结构化数据(比如表格、列表、嵌套信息)。
我见过 Thunderbit 轻松搞定 Facebook Marketplace、长评论区、电商动态页面——这些场景对传统爬虫来说简直是噩梦。而 Thunderbit 只需点两下鼠标。
为什么业务团队需要无代码、语义级网页爬虫
现实是:大多数销售、市场、电商、房产团队身边并没有随叫随到的开发。就算有,开发同事也常常忙着“更重要”的项目。用代码工具通常会遇到:
- 脚本维护地狱: 网站一变,选择器就得改,脚本要重写。
- 依赖开发: 非技术用户只能等工程师帮忙。
- 学习曲线陡峭: 就算是“简单”自动化框架,也要花时间学和调试。
- 流程脆弱: 目标网站小改动,整个流程就崩了。
Thunderbit 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而生:
- 两步抓取: 只需点击“AI 智能识别字段”和“抓取”,AI 自动判断要提取什么。
- AI 智能识别字段: Thunderbit 读懂页面,推荐合适的列和数据类型。
- 子页面抓取: 需要采集详情页或评论页?Thunderbit 可自动访问子页面并补全数据表。
- 无需代码、无需脚本: 任何人都能用,无需技术背景。
业务用户体验对比表
功能 | Puppeteer/Selenium/Playwright | Thunderbit |
---|---|---|
是否需写代码 | 需要 | 不需要 |
脚本维护 | 频繁 | 无需(AI 自适应) |
动态内容处理 | 需手动编写脚本 | AI 语义理解 |
子页面/关联数据 | 需自定义代码 | 一键子页面抓取 |
数据导出(Excel、Sheets) | 需手动解析 | 内置免费导出 |
学习曲线 | 陡峭 | 极低 |
适用人群 | 开发、QA | 销售、市场、运营、房产 |
什么时候用 Puppeteer、Selenium、Playwright 或 Thunderbit?(决策指南)
那实际工作中到底该选哪个工具?结合多年帮技术和业务团队做自动化的经验,我的建议如下:
适合用 Puppeteer、Selenium 或 Playwright 的场景:
- 团队有专职开发或 QA 工程师。
- 需要高度定制的自动化流程(比如复杂测试、特殊浏览器操作)。
- 需要集成 CI/CD 流水线或自动化测试框架。
- 团队有能力维护代码、应对脚本失效。
适合用 Thunderbit 的场景:
- 想快速抓取网站数据,不想写代码。
- 团队属于销售、市场、电商、房产等业务部门,需要立刻用数据。
- 不想每次网站变动都重写脚本。
- 需要应对复杂、动态或频繁变化的网页。
- 希望数据能直接导出到 Excel、Google Sheets、Airtable 或 Notion。
决策矩阵
场景 | 最佳工具 |
---|---|
定制浏览器自动化 | Playwright、Puppeteer |
跨浏览器 UI 测试 | Selenium、Playwright |
无代码网页爬虫 | Thunderbit |
动态、频繁变化网页 | Thunderbit |
业务团队、无开发 | Thunderbit |
深度集成 CI/CD | Playwright、Selenium |
未来趋势:自动化框架与 AI 网页采集的融合
未来真的很值得期待。传统“浏览器自动化”正在和“智能网页采集”融合。我觉得,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未来不用二选一——代码和无代码都能兼得。
混合型工作流正在流行:
- 开发者可以用 Playwright 等框架做定制自动化,同时集成 AI 模块实现语义级数据提取。
- 业务用户可以先用 Thunderbit 等无代码工具,遇到复杂需求再升级到代码方案。
- AI 模型对网页结构、上下文、意图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,让采集更稳定、更智能。
那些提前布局、既支持编程又让非技术用户易用的企业,会更敏捷、更数据驱动,也更少为自动化头疼。
总结:为你的业务选对工具
总结一下:
- Puppeteer 适合 JavaScript 开发者,专注 Chrome,速度快。
- Selenium 是跨浏览器、多语言的老牌工具,功能强大但略显传统。
- Playwright 是现代化、支持并发的跨浏览器新秀,适合 CI/CD 和高级自动化。
- Thunderbit 是为业务用户打造的无代码、AI 驱动网页爬虫,稳定、智能、无需维护。
真正的问题不是“哪个工具最好”,而是哪个最适合你的团队技能、需求和维护意愿。如果你是开发者,经典框架依然值得信赖。如果你是业务用户,想要快速、准确、无忧地获取数据, 值得一试。
如果你对网页爬虫和自动化的未来感兴趣,不妨关注 AI 如何重塑这个领域。我们正从“点这里、等那里”的脚本时代,迈向真正理解网页的智能工具——让数据采集更高效、更有趣。
想了解 AI 如何改变网页爬虫?欢迎阅读 的其他指南,比如 或 。
如果你想亲自体验无代码、AI 网页采集,赶快安装 ,感受智能自动化的魅力。你的未来自己(和渴望数据的团队)一定会感谢你。
常见问题
1. Puppeteer 和 Selenium 的主要区别是什么?
Puppeteer 是专为 Chrome 和 Chromium 浏览器设计的 Node.js 库,API 简洁现代,适合 UI 测试、网页爬虫、截图或 PDF 生成。Selenium 则是更成熟的跨浏览器自动化框架,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所有主流浏览器。Puppeteer 在 Chrome 场景下更快更易用,Selenium 则在跨浏览器测试和生态资源上更有优势。
2. Playwright 相比 Puppeteer 和 Selenium 有哪些提升?
Playwright 由微软开发,继承了 Puppeteer 的优点,并实现了真正的跨浏览器支持(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Edge),还引入了内置并发、自动等待和强大选择器等特性。Playwright 特别适合现代 Web 应用测试和 CI/CD 自动化,稳定性和可维护性都优于前辈。
3. 为什么选择像 Thunderbit 这样的无代码、AI 网页爬虫?
无代码、AI 网页爬虫如 Thunderbit,专为需要快速获取网页数据的业务用户设计。Thunderbit 利用 AI 语义理解网页,能适应页面布局变化和动态内容。用户只需简单点击即可提取结构化数据,无需写脚本或维护代码,彻底解决脚本失效、依赖开发、学习曲线陡峭等常见难题。
4. 什么时候应该选用代码类工具(如 Puppeteer、Selenium、Playwright),而不是无代码方案如 Thunderbit?
代码类工具适合有专职开发或 QA 团队、需要高度定制流程、深度集成 CI/CD 或多语言多浏览器支持的场景。如果项目需要复杂测试、特殊浏览器操作,这些框架更合适。无代码方案如 Thunderbit 则适合非技术用户、业务场景下快速、稳定的数据采集。
5. 浏览器自动化和网页爬虫工具的未来趋势是什么?
未来会是传统自动化框架和 AI 无代码工具的融合。随着 AI 对网页结构和语义理解能力提升,技术和业务用户都能享受更稳定、更智能的自动化体验。企业同时拥抱代码和无代码方案,会更敏捷、更有数据驱动力。
了解更多: